有位同事常年胃疾,餓不得,怕生理影響工作表現,只要一同出差,你總會在背包裡備妥乾糧。
因為欸里國中瘋迷動畫,常常每天看到凌晨或早上,上課都在睡覺。母親發作時摔東西,父親帶我們出門又回家後,我看到滿地摔爛的水果,很多繽紛的色彩。
欸里因為都沒唸書,國中畢業後考上了莊敬高職,後來靠繁星計畫,考上職校(餐飲旅遊類)第一志願高雄餐旅學院。我記不得母親因為什麼事才發作,但就只記得那個畫面。父母離婚後直到現在,兩個人都還是單身,也沒有再跟誰在一起。但書中的篇章缺乏明確的人事地物,以情緒為主,展現作者人生的各種片段,沒有時序,也缺乏人生的輪廓。當欸里進入國高中時期,她意識到自己家庭的「不正常」,就開始逃避,讓自己躲入教會跟動漫文化的世界裡。
問到當時的心情,她只記得,自己發願高中畢業之後要去酒店上班,才能賺到很多錢,某方面也是覺得有房子才有所謂安穩跟所謂的家。能否因此獲得名利、光環,也不見得是作者或出版者追求的事。」 「不得不說,童年經歷帶給我很大的創傷。
不同的是,料理不像文字可以保存,每次完成一場宴席,它只存在於這個時空,某種意義來說更為珍貴。「我覺得到了一個年紀之後,會有一種急迫感,開始計較時間,因為時間變得很珍貴,所以我希望把它花在對我有意義的人事物上。「可能我的個性就是這樣,明知道該休息了,但手裡的動作就是停不了,也許這是一種偏執?」 不過,種菜卻讓她體會到重要的生命道理。」 兒時三餐的匱乏感,讓蔡珠兒長大成人後,對飲食有莫名渴求。
她認為,興趣走到最後,還是為了瞭解自己。請朋友吃飯,可以促使我發想新的料理點子,做菜對我來講也是一種創作。
「做菜給不認識的人,從一家的『廚娘』變成專業的『廚師』,對我來說也是種跨出舒適圈的嘗試。反而隨手種下的芫荽、芒果、野薑花,沒特別用心照看,表現卻特別好。我覺得很多關係都能替代家庭,好朋友可能比家人更了解你,更別說家人有時無法選擇,但朋友可以。」我們採訪的這天,拍照背景的牆上貼著:「除了筷子,其他都可放下。
」 讀蔡珠兒的飲食散文,不難發現她對各式食材、料理或是飲食學問的熱情,已到了一種做研究的地步。兒時對味覺的匱乏 成為熱愛飲食的動力 出生在南投埔里的蔡珠兒,小時雙親熱衷於宗教團體,有時疏於照顧家庭,身為長女的她,很早就學會自己做飯,甚至負起照顧弟妹的責任。圖為與Dana(左)舉辦四手聯彈餐會,開創味覺創作的可能。」 種菜的學習:有勞而獲、不勞而獲都是人生 有個好手藝的另一半,讓總是自稱「試菜員外」的先生汪浩,自然少不了口福。
Photo Credit: 蔡珠兒提供 蔡珠兒的家宴遠近馳名,對她來說,請客吃飯既是另一種創作,也像一種行動藝術。過去她旅居香港時,因為搬新家得了一處可種菜的空地,原本興沖沖地打算享受田園之樂,不料光是清出廢土、對抗頑強的雜草和蟲害,就讓她好幾次在毒辣的陽光下忙活到中暑。
」 家宴如創作 是難以複製的珍貴 在英國留學期間,除了練廚藝,觀察不同文化的飲食習慣,是她的研究也是樂趣。「我覺得人生最大的快樂,就是不斷學到新的東西,而不是一直沉浸在某段過去裡。
」 「生命有其運行的規則,但也需要機遇。有時在一生中對自己最深遠的影響,往往來自兒時環境的養成,蔡珠兒即是一個例子。「我的吃貨人生,大概是從被報社同事帶去吃消夜之後才開竅,嚐過好吃的東西就回不去了。「吃這回事說來簡單,但對我來講,箇中奧妙是永遠學不完。她和先生汪浩的好友從金融界橫跨文化圈,人人都想一嚐這場傳說中的夢幻饗宴。」 Photo Credit: 蔡珠兒提供 熱愛旅行的蔡珠兒,和先生汪浩一起走看過不少地方。
罹癌後的人生改善事項: 可以活得更任性一點 平日看蔡珠兒寫飲食、生活的種種觀察,總覺得她應是文如其人,細膩溫婉中帶著知性慧黠的光,但她的個性裡其實藏著有稜有角的叛逆氣質,面對人生中種種高低起伏,她不輕易低頭,卻也豁達幽默以對。她笑說:「自食其果的滋味好,不勞而獲的滋味,更好。
有次兩人去海生館,一旁有個女孩看著大水槽裡的飼育員說:「我的夢想是當這種餵魚的潛水員」,汪浩聞言笑回:「我比較想要當那個被餵食的。「好奇、喜歡和點燃熱情,我覺得任何事只要能滿足這3個條件,就值得投入。
採訪:王美珍、蔣德誼|文:蔣德誼|攝影:影巷26號|內文圖片提供:蔡珠兒 編按:擅寫飲食與生活散文的蔡珠兒,懂吃、懂做菜、懂旅行、懂生活。」 喜歡邀同學、好友來家裡吃飯的習性,後來發展成蔡珠兒的獨門家宴功夫,據多年來的不正式統計,「場次」至少超過300回。
」「但其實我愛做菜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啊,對於我是女人,又剛好會下廚,這點我覺得很抱歉(笑)。「我的母親其實很會做菜,但她的熱情都投注在信仰當中,在教友聚會上,她可以變化出各式各樣別緻的素菜,而我們家的餐桌,常常只有剩菜配醬菜。雖然我結婚了,但打定主意不生小孩,家庭成員控制在最小人數,可能就是因為對家庭沒什麼信心。從只做菜與好友分享,近年蔡珠兒把自己的「宴客名單」擴大範圍,除了與主廚好友Dana一同舉辦瞬間秒殺完售的四手聯彈餐會,更應麥當勞兒童之家邀請參與「公益便當趴」,為病童和街友們做便當。
例如,所謂的「一分耕耘,一分收獲」,在種地的世界裡完全不是這回事:她認真栽種的萵苣、花椰菜、羅勒,不是慘遭蟲咬鳥啄,就是生得弱不禁風,惱人的雜草更是除也除不盡。雖說擅長烹飪料理,蔡珠兒對做菜和女性之間的刻板印象連結,卻是有些感冒的。
此外,很多人上了中年總樂於懷舊話當年,她卻不熱衷此道。「到後來,待在宿舍請客的時間,比待在圖書館的時間還長。
不只做廚娘,蔡珠兒也樂於當個農婦。諸事都無法強求,不如隨遇而安,享受生命的驚喜。
人過中年,即知有些事無論再怎麼努力,也不一定能如預期。她在32歲和49歲時兩度罹癌,笑說自己平日生活已經很健康了,能改進的只剩下:「活得更任性一點」、「人生苦短,選擇自己喜歡的,然後全心投入,不想要的,就無需停留。」就像是要把小時候缺少的補回來一樣,不只要吃得好、還要吃得講究、吃得有意思。」她前陣子甚至開始學義大利文,只為了旅行或上義大利餐廳時,能讀懂菜單上寫些什麼
」 Photo Credit: 蔡珠兒提供 熱愛旅行的蔡珠兒,和先生汪浩一起走看過不少地方。雖然我結婚了,但打定主意不生小孩,家庭成員控制在最小人數,可能就是因為對家庭沒什麼信心。
她和先生汪浩的好友從金融界橫跨文化圈,人人都想一嚐這場傳說中的夢幻饗宴。」 家宴如創作 是難以複製的珍貴 在英國留學期間,除了練廚藝,觀察不同文化的飲食習慣,是她的研究也是樂趣。
反而隨手種下的芫荽、芒果、野薑花,沒特別用心照看,表現卻特別好。她在32歲和49歲時兩度罹癌,笑說自己平日生活已經很健康了,能改進的只剩下:「活得更任性一點」、「人生苦短,選擇自己喜歡的,然後全心投入,不想要的,就無需停留。
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